「走出去」的中国企业,如何走出数智化困局?
企业究竟该沿用与国内一致的管理系统,还是在海外当地选购一套新的数智化系统?或许,这里还有一套更好的解决方案。 在数字经济时代,云端和网络是承载数据的载体和桥梁。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开放了大量数据通道,打破人与人传递信息的物理时空边界,改变了企业的数智化架构。 全世界的企业开始追求更高的数据容量,以及更快更广的信息流动能力。企业对内和对外的管理正在经历全面数智化的过程,转型升级变得至关重要。 业务服务是产业互联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针对各种业务环境,企业构建不同的系统,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、财务系统、采购系统、ERP等,形成了竖井式“信息烟囱”。烟囱之间如何连接,信息孤岛如何破局,成为企业管理数智化转型的重点。 未来,企业将全面往数智化方向推进,越来越多本土企业有能力走向全球。 然而,在中国企业迈向海外的过程中,因为不同地区的文化、政策的差异,企业管理数智化总会面临诸多不适应和挑战:员工希望能够使用一套适合当地文化习惯的工作平台,而国内总部更注重向外传递统一的管理体系。 企业究竟该沿用与国内一致的管理系统,还是在海外当地选购一套新的数智化系统,成为很多管理者的两难选择。 国内沿用vs本地购买? “该「削履适足」还是「削足适履」,是很多走出海外的中国企业的两难选择。” 沿用国内系统时,国内总部也能够按统一标准管理海外团队,但国内的系统常常不适用于海外当地制度规范和工作文化,同时还有其他大量工作需求未被满足,导致海外员工无法适应,人员流失率高。 而在当地购买一套新系统,能够满足海外机构的需求,符合当地法规和员工使用习惯,但可能无法传递总部的管控方式,导致海外与国内管理规范不统一,集团统计信息不及时,造成管理失控。 该「削履适足」还是「削足适履」,是很多走出海外的中国企业的两难选择。如果将国内的数智化系统强行应用在海外企业上,初期可能就会造成管理模式冲突,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。 在企业全球化进程中,一套成熟的、专业的、灵活性强的系统能推动企业数智化建设,帮助企业在海外立足和扩张。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,企业需要有熟悉国内外工作方式和文化差异的跨国专业团队,分阶段向海外机构做好专业的数智化体系导入工作。 架起内外联通的桥梁 「连接」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。 好的管理平台,不仅能够跨部门、跨业务连接,还能跨地区、跨文化联通,在全球化语境下打造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管理闭环。 用友的产品具备全球化能力,支持多语言,多币种,多汇率,多时区等全球化基本功能及本地化服务,能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中资企业提供专业全面的支持。用友拓展海外业务18年,积累了全球各地的项目经验,在海外多国建立了强大的交付团队。 而用友低代码开发平台则将原本复杂的开发工作简单化,方便走出国门的企业快速搭建适合自己的系统。 早在1982年,英国IT学者James Martin出版了研究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ithout Programmers,展望未来的工作模式——人人都能写程序。 将近40年过去,这个概念正在市场上兴起,也就是「低代码」 (low-code)。它能将复杂重复的代码组装成模块,用户只要在可视化页面进行简单的拖拽,就可以实现产品输出,灵活应用各种业务场景。 以低代码或无代码工具支持的产品,能够规避直接使用已有产品和自行开发的缺点,让程序开发变得更加简单,解决企业管理中“程序员不懂业务,业务员不懂编程”的长期痛点,缩短定制化服务的流程周期。 以用友BIP为例,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YonBuilder,如同乐高积木般快速构建业务应用,为企业提供完整及个性化的解决方案。 用友BIP具备可配置能力和无代码开发能力,快速和低成本地回应变化,满足各地区不同的规章制度。另外,用友BIP强大的技术中台赋予产品高弹性的特质,有效帮助企业弥补全球化过程中的数智化应变能力的短板。 作为新一代的企业数智化商业创新平台,用友BIP能够有效地支撑企业全球化拓展。相比较传统ERP的有限生态,BIP是一个更加开放、灵活的系统,连接信息烟囱,实现数据互联互通。 对海外机构而言,沿用还是自建,也许不再是一场两难的抉择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,「走出去」的中国企业应该配备更灵活、更专业、更全球化的管理工具,打造一座内外联通的桥梁,增强数智化应变能力,提高企业竞争力,合力推动商业创新。